中国股市在线,东方财经讯
原标题: 出国“买买买” 小心“李鬼”店
图片说明:2月5日,抵达泰国曼谷的中国游客在机场收到当地迎宾人员赠送的纪念品。 (图文无关)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唐人街有猴子玩偶出售。(图文无关)
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亚太国家是欺骗游客黑店的“重灾区”
近些年,国外出现一些开在旅游区主营当地特产的店铺,产品都写着本地制造,名为免税店,商品标价却比市面常见的同类产品高出很多,很多品牌当地人闻所未闻。
这些店铺主要或专门接待中国游客,售货员大部分甚至全部会讲中文,接待游客训练有素。
这些免税店受到了很多中国游客的投诉,不少消费者直指它们为“黑店”。从以往报道来看,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亚太国家是这类“黑店”的重灾区。
(新华社)
原因
“黑店”生存“沃土”
时隔1个多月,陈然(化名)一直不敢告诉花甲之年的母亲,她新年期间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回来的保健品和奶粉可能都被坑了。那是母亲第一次跟团出国玩,一回来就拿出蜂胶、葡萄籽、牛初乳等瓶瓶罐罐的保健品,还有面霜和奶粉,兴奋地分给亲朋好友。
可是陈然一看到消费小票就觉得有问题。光是9瓶保健品和4瓶面霜就花了1173澳元,按当时汇率约6120元人民币。果然,经过在悉尼留学的朋友证实,母亲带回的品牌在当地没见过,而且比当地人熟知的同类商品价格高出好几倍。
陈然母亲的经历并非孤立事件。
新华社记者特别关注了一些涉案商店,走访业内人士和受害者,发现这些“黑店”有生存的“沃土”。
1. 有利可图
首先,境外消费市场大,“黑店”有利可图。远游归家给亲朋好友带礼物,是中国人一大习俗,如今腰包鼓了,走得远了,异国他乡的特产当然是送礼佳品。
记者发现,在越南,一些所谓免税乳胶寝具店成为中国旅游团必到之地,店内枕头、床垫等经常被中国游客一扫而空。乳胶寝具受青睐不奇怪,但当地乳胶寝具什么价位,产品质量有何差异,游客其实并不了解。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中国游客下手。
2. 导游变导购
其次,导游成导购,服务一条龙。很多中招的中国游客都有共同特点: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一句外语都不会;报廉价团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经验;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凭导游安排;愿意花钱,出手大方;听到中文就激动,见到同胞就觉亲切。所以,当他们在陌生国度游历几天后,被导游带入一个物品丰富、中文销售热情接待的店铺里,很容易动心。
3. 当地政府支持
第三,特色产品免税店推介当地资源,易获所在国政府支持。无论是日本的酵素、药妆,澳大利亚的蜂胶、绵羊油和奶粉,还是越南的乳胶枕头和新加坡的电子产品,不仅是商品,也是当地文化符号。这些商品销路好,既能带来税收,又能推广本国文化,当地政府没有理由不支持。
4. 行业不规范
另外,当地旅游行业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国人“走出去”规模扩大,给海外旅游业带去强劲推动力,很多小型、不正规的旅行社和商家也见缝插针地生长起来。其中不少华人导游没有底薪或底薪很低,收入全靠游客购物提成。
手段
“黑店”敛财五大招
有多少人受骗,难以统计,但店家如何得手,倒是有迹可循。
1. 导游欺骗游客
一是导购欺骗游客,以次充好。在日本旅行社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王女士告诉记者,一些非正规的地陪导游会和免税店、餐厅、旅店勾结,从一开始就对游客“洗脑”,怎么跟游客对话都经过专门培训。例如让导游谎报年龄,扮演保养品的受益人,赢得信任;用普通牛肉冒充神户牛肉,以普通螃蟹冒充帝王蟹等。
澳大利亚免税店员工向记者曝料,他们经常忙于换标签,把中国生产的商品商标换成澳大利亚的,或把不知名商品换成所谓名牌。其中利润最大的就是化妆品和保健品。
2. 扯官方大旗
二是扯官方大旗,行坑人勾当。据澳大利亚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导游宣称,澳大利亚是全世界唯一把保健品当药品来严格管理的国家,有严格的GMP认证,而在免税店购物按当地法律需要出关提货,给游客造成产品非常正规的印象。其实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质生产)的缩写,是国际公认的对药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规范,中国也有类似认证,并非澳大利亚独有。
3. 让游客无暇辨别
三是让游客行程忙碌,无暇了解和比较当地商品,掉入高价陷阱。中国游客看中的很多商品都是当地特产,理应价廉物美,但被店家偷梁换柱后,商品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例如在澳大利亚,有的保健品进价不到20澳元,却能卖到上百甚至几百澳元。很多游客往往被宰了也毫不知情。
4. 网络营销假名牌
四是网络营销打造假名牌,以假乱真、难以识别。记者发现,近几年,在日本的部分不法商家与网购商贩开始利用网络广告、微信公共号、微博等平台大肆宣传特定商品的价值与特征,利用网络炒作提高知名度,其实所谓的畅销商品——多为保健品与护肤品——并非本国热销品,甚至是日本人基本不消费的商品,谈何名牌?
5. 封闭购物环境
五是封闭购物环境,让游客无从比较,让知情人难以揭穿。被曝光的一些免税店采取专对中国旅行团开放的策略,甚至连散客都不接待,而且拒绝拍照,他们就是看准了团体游客在信息掌握和行动自由上的短板,联合导游蒙骗游客。而当地人或做过功课的自由行散客,一旦进店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所以被店家直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