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改革开放20周年,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中,将这一年的主题定为“闯地雷阵”,语出时任总理朱镕基在当年两会答记者问时震惊四座的那句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总理的表态深刻揭示了改革在那一年的复杂和艰难,在邓公南巡6年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与旧的经济治理体系发生尖锐的碰撞,于是在那一年,潘宁无奈出走,褚时健锒铛入狱。
在这样一个巨变之年,中国的企业家们有怎样的应变之策、又有怎样的憧憬之思?这些思想对20年后依然拼搏在改革深水区、依然追寻经济治理现代化的我们,无疑是一笔前鉴的财富。
所幸的是,《中国经营报》当年用“与老板对话”的报道形式,真实记录下20年前中国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我们相信做这样的回望是有益的,更是必要的。
是为前言。
主持人的话
恐龙灭绝的启示
有一位日本经济学者曾提出所谓“恐龙的经济学”:恐龙因为对生存的环境过于适应了,所以当冰河期到来时,环境发生了变化,它因为不能适应而灭绝了。经济也可以同样这样讲,那位日本学者就曾发出了如下的警告:经济一旦对于时代的环境过于适应了,将因为对变化环境的不能适应而衰退。对企业来讲,也是同样道理,时代总是在变化的,企业如果不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它将会破产。
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有许多人都在讲21世纪将是中国的时代。从市场的广大、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资源的丰富、经营者的资质等诸方面来看,确实中国经济今后将会持续发展。但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国企业是否具备面对变化的适应力,也就是说企业自身是否能够进行自我更新,也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暴发户”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那之后,经济发展迟缓的一个原因,我以为是因为对环境的变化,经营者自身不能进行重新认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求经营者个人的力量,而且对于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综合力也提出了要求。正像段总裁所讲的那样,四通在创业之初是不懂得经营管理的,而现在不同了。段总裁自身在学习海外的经营理论,而且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实施运行。也就是说,无论是段总裁还是四通集团自身,都在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着自我改造、更新。通过与段总裁的交谈,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四通集团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先进企业的代表。
实业——四通的根基
主持人:四通是中国的著名企业,我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您作为四通的领导人、一名企业家,您的经营策略和对今后发展的想法。首先我想知道四通是一家什么性质的公司。
段永基:四通是一家民营公司,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资的,在此之后出现了民营公司。像我们这种非国家投资的公司政府不会过多干预,当然啦,政府也不对我们承担任何责任。政府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应是对等的。我曾对一些政府官员开玩笑说,你们没算过账,政府对国营公司的管理相当于用有限的权力换来无限的责任,其实很吃亏。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四通的经营策略。
段永基:像四通这样的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的照顾,就需要经常审时度势,根据企业的生存环境调整自己的战略。目前,四通的经营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生产通用电子产品。这几年我们兴办的合资企业有18家,正在谈判的还有三四家。合作对象有日本、欧洲、美国的许多著名企业。我们今年的工业生产总值是29亿元人民币。
第二方面,致力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改造。中国的经济管理水平十分落后,中央提出,经济要有两个方面的转变,其中,效益转变的关键环节就是经济管理系统的电子化改造。这对电子类企业来讲,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以前我们发展方向是办公自动化产品,现在转向行业信息化设备的生产。
第三方面,应用软件的开发。国内大型的信息系统都需要中文终端,像INTERNET在世界上配置的唯一中文平台就是我们四通利方公司开发的,Window95中文版也是我们开发的,这是我们的优势。现在香港的许多公司也都在配置我们的中文平台。美国的《商业周刊》称我们是中国最好的软件公司。
主持人:如您介绍,四通现在已有了许多制造业的公司,而据我所知,它过去是以贸易为主的,四通是怎样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
段永基:我们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实施与巨人同行的战略,就是选择在各个行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跨国公司,进行合资,迅速地形成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以这些合资企业的产品竞争中国市场、国际市场。我们建立这些大型的产业基地,是为了摆脱过去以技术贸易为主的被动局面。四通要继续发展,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必须产业化。如果没有自己的产业,四通的事业就像一棵大树种在沙滩上一样,没有根基。要搞产业化,怎么搞法,我们面临着各种选择,但都脱离不了一个基本的现实,即我们没有多少钱,没有多少先进技术,没有组织市场的能力,没有管理的经验。在这个现实情况下,在中国市场日益为外来的跨国公司占领的前提下,怎么建立我们的产业基地?只能走与巨人同行道路。
参加全球经济的“奥运会”
主持人:四通从创办到现在,人在变,经营在变,在向现代化发展,而且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向国际发展。我想请教一下,四通是如何由最初的状态,一点点演变过来的。
段永基: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中国还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改革,1992年以后,才真正进入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国营企业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自主权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像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真正的企业了。同时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到1995年底,非国营企业在中国GNP中的比重已超过50%。在政府税收中,非国营企业已占到46%。这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在如何经营、如何组织资源方面比我们有经验,这是个严峻的挑战。第二,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今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许多外国企业、世界名牌产品已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吃、穿、用各个方面。同时中国的一些产品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这一点我每一次出国都有新的感受,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了;从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992年以前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几个百分点,不到两位数,而近年已占到3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