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走出去25年,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石油战略出生入死,战争、武装袭击、绑架的威胁,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随便找一个人出来,都有传奇的故事。”贾勇说。
非洲之行我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去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另外一个是到南苏丹采访,这两个地区都与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的油气合作业务有直接关系。1995年,中石油首先获得苏丹南达尔富尔地区6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权,而后中石油与其它合作伙伴又获得苏丹124区与37区石油勘探开发合同,这两个油田的大部分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划归南苏丹。
在准备与协调采访阶段,我多次提出要求去油田一线采访,但最终因油区安全原因,达尔富尔采访临时取消,南苏丹油田的采访也因油区周边的武装冲突等安全原因未能成行,成为非洲之行的最大遗憾。
在苏丹采访期间,我与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总经理贾勇共进行了五次谈话。尼罗河公司负责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的油气投资业务,贾勇是公司的第七任总经理,出生于1965年。
这篇访谈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谈到的内容。整个采访间很少提问,都是他在讲“南苏丹的故事”,没有任何渲染,把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情节呈现在面前,一步步地推进故事的进展。
中石油走出去25年,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石油战略出生入死,战争、武装袭击、绑架的威胁,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随便找一个人出来,都有传奇的故事。”贾勇说。
这也是中石油第一次披露他们在南苏丹的完整经历。
南苏丹独立带来的挑战
《21世纪》:2011年 7月9日南苏丹独立,不仅仅使原来的苏丹一分为二,也使油田一分为二。作为在第一线的人,你们当时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贾勇:南苏丹独立后,尼罗河公司面临着四个方面挑战和考验。首先是油气合作的资源国主体随着南苏丹的独立由一个苏丹变为苏丹和南苏丹两个。原来的124区、37区油田也一分为二,124区分为苏丹124区和南苏丹124区,油田划分基本为各占50%。37区项目也分成苏丹37区和南苏丹37区。其中75%的油气资源和油田归南苏丹37区,中心处理站和外输管道归苏丹37区。原来一个资源国就能拍板决定的事情,因为油田和设施分属不同资源国主体,石油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油气合作的主体增加,从管理难度、利益平衡等方面,都增添了前所未有难度。
其次,伴随着油田一分为二,资源国主体的变化,面临着系列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现实来看,原来与苏丹政府签署的协议,在南苏丹需要重新谈判协商。历史来讲,资源划归两个国家后,原来存在的油田和管道等设备设施资产的归属分配,以及合作协议期限、产品分成比例和相应债务关系等如何解决,也是棘手的问题。
第三是运行管理和安全风险加大。南北分立后,南苏丹生产的原油须经苏丹的管道和码头,进入国际市场销售;而苏丹的中心处理设施和管道通过输送南苏丹的原油,获得经济效益;从产业链的管理运行效率和成本来看,显然是协调工作剧增,并伴随成本的大幅上涨。其次南苏丹独立后,武装冲突不断,并且多发生在油田周边;加之经济落后等原因,油区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多发,安全风险增大。加之苏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高温多雨、蚊虫肆虐,容易感染热带病。
第四,南苏丹是一个内陆国家,物资供给即货物交流必须经过周边国家,难免被征收税负,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支撑油田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油田运作成本巨大。
《21世纪》:南苏丹独立后,中国石油是怎样打开局面、第一时间进入南苏丹开展油气合作的?
贾勇: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并同南苏丹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承认了南苏丹的国际地位,为我们企业后续运作提供了外交保障。
其次,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开展合作的油田是由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即合作伙伴)共同参股的联合作业公司运作,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合作伙伴磋商确定。合作伙伴间达成共识也是必须的。在南苏丹独立前,中石油牵头的合作伙伴已在朱巴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在2011年5月份,中石油派员到南苏丹自治政府拜会了相关人员,就在南苏丹开展长期石油合作进行了交流和商讨,取得了积极成果。南苏丹独立后,124区、37区联合作业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至20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注册成立了相应机构。
同时,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就石油合作协议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于2011年12月达成共识,中石油为主的合作伙伴分别与南苏丹石油矿产部签署了南苏丹124区、37区的ESPA过渡协议(TA)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石油合作的基本法律框架,保障了南苏丹独立后油田安全平稳有序生产,以及石油长期合作。
处理油田关停
《21世纪》:南苏丹政府在2012年关停的是哪几个区块?
贾勇:由于与苏丹石油利益冲突的升级,2012年1月20日,南苏丹石油部向南苏丹37区和124区联合作业公司下达了2天内关闭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的指令,包括南苏丹124区和37区两个区块的全部油田。这两个油田加起来共有700多口生产油井,油井平均深度2000多米。如果停止油田生产,必须要把油井、连接油井的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全部用饱和水置换出来,否则油井、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一旦凝固,油田和设施将面临全部报废的灾难后果。而根据原油品质、设施关停流程、饱和水处理要求等技术和管理规范,完成上述油田和设施关停工作至少需要十天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政府要求两天之内关停油田。
《21世纪》:当时中石油是如何处理关停这件事情的?
贾勇:首先,关停南苏丹37区和124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指令是下达到联合作业公司的。联合作业公司接到指令后,马上向合作伙伴进行了汇报。中石油为主的合作伙伴一致表态理解南苏丹石油部决定,并联合向南苏丹政府解释:如果不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关停,2天之内强制性关停,只会对油田和设施造成无法恢复的灾难性后果。但石油部仍然坚持必须执行其指令。经过多方反复解说做工作,最后动员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出面向政府做解释说服工作,才勉强同意在最短时间内关停油田,并派出关停督导组到油田一线监督,其间也作出一些极端举措。油田一线的中石油员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原本两周的工作量,最终只用七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最后安全地把油田关停了。
《21世纪》:如果强行关停造成油管凝固是否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