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财经新闻
  • 独家看点
  • 股市动态
  • 企业讯息
  • 综合资讯
  • 新股推荐
  • 机构观点
  • 现货理财
  • 尚祖安:最好的财富传承是血脉的传承

    发布时间: 2018-08-30 09:26首页:中国股市在线 > 财经新闻 > 阅读()

    传承的话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关注。就高净值人群而言,通过每年的相关报告我们可以看到:

    《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显示仅有9%最为关注财富传承;

    《2013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分析报告》有85%的客户着手财富传承;

    《新财富500富人榜(2014)》显示有六成以上中国富人面临接班问题;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2014-2015)》显示有七成以上人群开始面临传承问题;

    《2015 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有三成是通过继承财富上榜;

    《2016财富传承密码特别报告》显示:五年后, 中国大陆将有 4200 名十亿美金富豪;

    《贝恩&招行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则显示:“保证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和“子女教育” 成为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财富目标,而“创造更多财富”则被挤出前三位.。同时,《全球视野下的责任与传承—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显示,86.2%的企业家已开始考虑或着手准备家族传承事宜。

    普通家庭虽然没有庞大的事业与资产,但依然会对子女的未来及子女对财产的继承十分关心,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与问题。因此,有关财富传承的工具也开始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热议的话题。遗嘱、保险、家族信托等,被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功能也被反复、充分、甚至过分的解读。那么是不是有了保险或信托就能很好的解决传承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传承的逻辑,这样才有助于更好的运用工具去做好财富传承。

    1.jpg

    【一等传承传血脉(基因与文化)】

    林则徐曾经说过: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可见,他认为传承更多的应该是精神、文化、能力的无形传承,或者叫血脉传承,而非金钱或资产的实物继承。然而,无论是高净值人群中占比超过70%的私营企业主;还是其他30%的非企业主占比人群;又亦或是普通阶层,在传承的种种诉求中,依然都会有一个简单想法,那就是:

    “我是富人,我过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子孙仍然是富人,仍然过好的生活”

    “我希望把我拥有的财产,尽可能的留给子女,让子女能过得好一些”

    很多事实也证明,只有精神文化传承没有资产传承,则难以支撑;只有资产传承没有精神文化传承,则不能承载。资产传承固然重要,但如果继承人的能力、思维、水平?格局等,与资产不匹配,则未必在未来能保住所继承的资产,不用说发扬光大,更有可能为其带来灾祸,正如林则徐所言。

    当然,很多时候一些舆论把传承不好归咎于二代自身的问题,依我看其实不然,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子女的传承。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这里说的就是一种传承,人的基因、习性、环境所带来的传承。

    2.jpg

    人们常说,产生一个富翁一代就够了,而培养一个贵族则最少需要三代人。所以从前就有句老话叫“为官三代才懂穿衣吃饭”。也就是说,穿衣吃饭都需要传承三代才能形成品味、习惯、文化,就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家风了。家风,就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所形成的家庭风气。“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实隐含着两大重要条件:

    1、家教与门风。这是最难移除的给予和传承,也是最能决定孩子输与不输的因素。我们的行为、思想、习惯,都有可能极大的影响着下一代。

    我们希望子女好学,那么你是否有读书的习惯;

    我们希望子女文明;那么你是否注意自己的言行;

    我们希望子女诚信,那么你是否肯担当;

    我们希望子女坚韧,那么你是否不轻易放弃;

    我们希望子女智慧,那么你是否不贪图小利;

    我们希望子女拥有健康的体魄,那么你是否拥有良好自律的生活习惯;

    我们希望子女包容,那么你是否懂得宽恕;

    我们希望子女仁爱,那么你是否具备善良。

    一个人成年后,无论如何改变,骨子里最难改变的始终是家庭带给他的痕迹,它总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所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父母的水平与生命的质地就是孩子的起跑线,这两根儿起跑线如果输了,你就不要只顾着逼孩子玩儿命跑,很难追得上。

    2、教育的重资本化。在任何一个国家,优质教育都是昂贵稀缺的资源,孩子的将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环顾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优秀人才都不是轻轻松松或靠“减负”培养出来的。所不同的只是在成长中,给予压力的阶段与形式不同。相同的都是重资本的投入与极大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有可能的话,还是要让孩子的学历更高,并且尽可能读名校。将来他的同学可能是成功企业家、总统、首相、贵族、科研人员等等,更可能找到这样的另一半。这不是虚荣,这是一种价值对接。如何家庭,家族,能维持三代、四代的读书文化,那么基因就不同了。别怕吃读书的苦,这是改造基因与塑造基因最好的路。

    一旦注重对自我的要求与对文化重视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变成了习惯,习惯又固化成了家风,这便形成了一种血脉(也许要几代),而血脉是最好的传承。自己的经历、性格、能力、技术、人脉无法完全复制给下一代,但血脉却可以一直传承下去。所以,企业家郭凡生曾经说过:“企业家可以传承血脉,却难以传承自己。同时,我们想留给后代什么,与能够留下什么是两回事。财富的传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法律不健全、不是工具不完备、也不是财富的拥有者能力差,而是理性思考的缺位与认知的局限”。

    是否家教好,学识好,见识广,就一定可以做到如我们所愿的传承呢?未必!这里所说的“理性思考与认知的缺位”,我认为一方面是我们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前面所说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我们总认为传承的方式或结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就不是好的传承。这也是一种需要改变的观点。传承中,子女幸福是目标、喜欢是关键、自我选择是核心,而资产的作用应该是可以让他们有个更宽的选择空间。

    往往我们觉得成功企业家的孩子一定还应该是成功企业家、优秀音乐家的孩子还应该是优秀音乐家、卓越职业经理人的孩子还应该是卓越的管理者,但这种几率非常非常低,也不符合人性及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效率的角度来讲,这种传承也阻碍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如果你是优秀的企业家,你的后代如果还是固然好,但如果他不是,却成为了优秀的医生、或音乐家,又或画家,只要血脉得以延续,又何尝不是好的传承。只要他拥有自强自信的贵族气质,保持家族的贵族风范和文化传承,具有敢于打拼,善用智慧的企业家精神,那么伟大的企业家出现是迟早的事,也许是第三代或第四代,而这绝对不是富不过三代的诅咒。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

    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史记·货殖列传》

    【次之的传承传事业(管理权与控制权)】

    (注:事业不等于企业,但本段我们以企业家为例。)

    前面我们所说的如果归纳总结:只要你的子女优秀,你没给他财富,他依然可以创造财富;你没传他企业,他依然可以再做出更好的企业。许多企业家明确表示:我就是要把企业和我辛苦得到的传给我的后代,让他们幸福。然而,假如企业不能正常发展和生存,在后代手中破产了,家族企业领袖传给后代的就很可能不是财富而是债务。英国著名军事家托富勒有一段关于财富的有趣论述:“财富得之费尽辛苦,守则日夜担忧,失则肝肠欲断”,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的三大目标:财富增值、财富保值和财富传承。

    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甚至建立了自己商业帝国的成功人士大多希望子女能够继承。甚至很多企业家都把自己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孩子”。他们所有的心思都在这个“孩子”身上,甚至倾注的心血更超过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在调配资源、资金、精力、时间等,有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所以,我曾经谈到过,如果你是财富管理顾问,那么在接触企业家客户时就必须要理解这个道理。否则会总劝说其要先隔离、要先拿出时间、拿出钱、安排好家庭在万一情况下的生活。而企业家的思维是必须要先养好企业这个“孩子”。一些顾问考虑的是企业出了问题怎么生活。逻辑上没错,但有多少企业家会总想着这个“孩子”不久就会死我手里!一个企业做不下去了,很多企业家最担心和难过的根本不是自己的生活将会不好,而是自己有可能要失去这个“孩子”。所以,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续和这个“孩子”走下去的愿望就不难理解。

    然而,根据权威机构对250个至少掌控着一个上市公司的华人家族的调查:在传承过程中,他们的企业价值平均下滑达60%。未来十年,中国有80%的家族企业面临接班,其中82%的下一代不愿或非主动接班,接受调查的182个样本全部是中国最好的民营企业,其中54个样本是中国同行业当中排在前三位的企业。可见能够让子女顺利地继承自己的企业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家在传承中大多都要面对选择,诸如:

    *传子 or 传女

    *传长 or 传贤

    *传内 or 传外

    *共权 or 独权

    *传产 or 传业

    同时,每个成功人士都有自身的过人之处,或者说是符合自己所处时代的过人之处。那么子女在接手企业时,既要具备守业者的沉稳踏实,还要具备创业者的拼搏果敢,同时更要懂得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其挑战可想而知。这就需要企业家意识到,传承时才想传承是很不明智的选择。如果你决定要让他继承自己的企业,你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传承机制,并且要从长计议、从早计议。比如:

    从“小”培养:

    很多企业家在接班人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让其接触自己的企业,暑假旁听会议、告诉他们自己处理企业问题的思考、了解企业文化、讲解商业逻辑等,使其从小耳濡目染。

    从“头”培养:

    灌输接班人思维,培养对企业经营的兴趣,磨练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特质,说洗脑也不为过。

    着“力”培养:

    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塑造接班人,并为其将来继承事业铺好道路,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定“向”培养:

    让接班人选择学习与企业有关的学科与专业,帮助其掌握接手企业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并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

    刻“意”培养:

    传承过程中,管理权、控制权、资金这些背后是员工与企业的命运,股东的利益,与社会责任,使接班人尽早建立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然,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还需要具备很多异于常人的条件。某知名企业家就曾总结企二代需要具备的素质:

    独立比被照顾重要(人早晚要独立面对一切,创业的路上往往是孤独的)\领导力培养比上什么学校重要(别人可能会因为你上什么学校而考虑雇佣你,但很少会因为你上过什么学校而跟随你)眼界比分数重要(看世界的方法)能力比技巧重要(技巧易学,能力难得)学问比学历重要(学问是智慧,学历只证明你学过了)知贫比知富重要(能享福不一定能耐贫)吃亏比占便宜重要(没人会愿意和永不吃亏的人交往,更别说追随)知恶比知善重要(居不必无恶邻,教不必无损友,唯有智者两得之)打架骂人比文明礼貌重要(企业家更多的不是别人眼里的风光)交往能力比做事能力重要(社交能力是做事的基础)

    这位企业家坦言:“如果这样才能成为企业家,我才不希望我的宝贝孩子去成为企业家。我已经受过这些罪了,不想再让我的孩子走我走过的路了”。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也看到了,培养一个具备企业家特质的接班人难度显而易见。同时:

    子承父业;另起炉灶;资本玩家;安享家业;败家败业;这都是传承中有可能出现的局面。而且,传承的好与不好,其实很难说出一个标准答案,即便不好,也可能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和原因。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写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他把亲近小人远贤臣归结为后汉衰败的根本原因。那后汉的皇帝为什么如此愚蠢的被小人蒙蔽呢?是他们都特别无能特别昏庸吗?不是的!因为后汉的皇帝需要面对不同于先汉的形势,所以他们的选择是很有限的。在后汉时期,世族一代代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世家大族,他们垄断了知识和地位,垄断了社会上的舆论并在朝中担任要职,从而开始对皇帝形成了各种制约。如此一来,皇上就需要找到自己人来抗衡,来支持自己。那么找什么人呢?只有两种,宦官,也就是太监,还有外戚,也就是皇后的家族。宦官和外戚还彼此看不顺眼,也完全被世家大族们所瞧不起。外戚有不少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但一旦与皇上结了亲,马上就会有压过其他世家大族一头的感觉,会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又与其他的世家大族之间会发生矛盾。所以宦官与外戚就会亲近皇帝,这些皇帝的支持者在世家大族这些“贤臣”眼里就会被指责为“小人”。这与他们实际上的人品、官品怎么样关系不大。但皇帝的这种行为,在世家大族嘴里,就会是“亲小人、远贤臣”了。

    由于东汉开国的头几位皇帝还比较有实力,而世家大族也还在发展中,他们彼此还能相互制衡,当时还不算上什么大问题。到了后面的皇帝,越来越受到世家大族的约束。才使得后汉的皇帝履步维艰,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当然,这些人的忠诚是指望不上了,能指望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皇帝,这些人即便是出于自私,也得站在皇帝一边了。所以,

    所谓的“贤臣”真的是贤臣吗?未必!

    所谓的“小人”一定是小人吗?未必!

    后汉这些皇帝即便不能算明君,但真的就昏庸无能吗?未必!

    这个例子可以让我们思考几点:

    1、大家听到的、以为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情况。正如同很多媒体报道的二代如何败家败业的新闻未必就是发生的事实之全部。

    2、不成功的传承未必全要归结到后代继承人身上。在不同时代、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后代所面临的问题、威胁、挑战,也与被继承人所面对的不同,可能更为复杂和困难。

    3、传承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既要有对下一代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也要有良好的机制安排,才能让继承人在良好的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潜能。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

    我一直都有关注李嘉诚资本腾挪的报道。从公开资料捋:

    他从早年的对子女的精心培养、到2000年让李泽钜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再到2003左右开始的大量海外资产并购、再到2010年左右开始大幅减持内地香港重心倾向欧洲、到今年正式退休。

    李嘉诚在接班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两个儿子优势的不同,看清楚了子女不似自己在内地商政关系上的长袖善舞,从而将资产及事业有序转移到接班人熟悉擅长且法制健全的海外市场。相较其他诸多华人商业家族为争夺家产掀起波澜而最终家业破碎,李嘉诚对接班人的培养及帮助其事业上的选择确实是难得的绝佳案例。择时择势将重心迁移且择优势而传,这实在是值得很多内地企业家、高净值人士、乃至普通富裕家庭学习的传承逻辑.

    【末等的传承传资产(所有权、支配权、受益权)】

    富人大多希望代代相传,不富的人很少希望世袭罔替。但正因为有传不过三代的梦魇,才使得富不过三代被更多人研究和关注。当前,财富传承之所以可以成为火热的生意,就是因为传承本身就存在大概率失败,尤其是我们前面谈到的企业家传承。我始终认为如今的“工具传承论”大多是非富人及非企业家思维下的业务思维。现在把安排信托、安排保险、安排遗嘱等讲成财富传承成功的关键,甚至富过三代的关键。这既是对大众的误导;也是对富人(或成功企业家)的误解。

    当被继承人的创业精神、事业能力、眼界格局、为人处事、社会关系等软实力没能成功传承,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当继承人没能力把所继承企业更好的经营下去、或没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上层楼、亦或不懂得如何掌握与管理财富,而只是被继承人进行了财产传承时,财富传承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失败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成功传承的几率几乎为万分之一,好的财产传承才变得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因为那至少可以让下一代有“钱“可以支配。

    近些年家族信托成了时髦话题,很多人甚至认为只要谈到家族信托,诸多传承问题便迎刃而解。西方是平面文化讲求平等,华人是垂直治理,讲求控制,而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事物一旦进入华人家族,必然会产生冲突与水土不服。同时,信托更多体现的是有形财富的安排,而传承中核心重点却是对无形财富的赋予。

    其实家族信托并非传承与管理家族企业唯一或最好方式,它只是多元化的财富管理工具之一。根据对香港150个用家族信托去控制家族企业股权的家族调查,在信托创立人退休或过世之后,家族企业的业绩并没有表现的很好。信托是在普通法系下的所有权管理工具,与华人文化思想还是存在差异,它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磨合与探索,即便是中国在此方面已经走在前面的香港地区。

    BUT 我绝不是要否定诸如遗嘱、保险、家族信托、公益基金等工具与手段的作用,因为这绝对在传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这里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些工具的作用,更多更详细的内容,我们会在今后的文章中去探讨。

    遗嘱:

    绝大多数人在被问到遗嘱是否重要时,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绝大多数人在被问到是否立了遗嘱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曾显示,在所有的继承权纠纷中没有遗嘱的占73%,在剩余有遗嘱的纠纷中近70%的遗嘱因各种问题无效。

    事实上: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额的财产;如果你不能让所有的亲人,你爱的人,完完全全不在乎你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将来你对资产的安排;

    如果,你将来想在你离开世界的时候把你所拥有的资产留给谁,或不留给谁的话;

    如果,你有些重要的愿望,想法,事情等,想在你离开世界之后去执行或继续的话;

    如果,你不能确定你何年何月何日离开这个世界的话;

    那么,你应该立一份遗嘱。

    遗嘱有五种形式:口述遗嘱、录音遗嘱、代书遗嘱、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同时,符合法律规定形式的遗嘱优先于法定继承;非公证遗嘱效力不能对抗公证遗嘱;最后一份公证的遗嘱效力高于前一份公证的遗嘱。

    遗嘱是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它是系统传承规划的基础。很多的传承工具与手段都需要配合遗嘱来执行。

    保险:

    保险作为传承工具而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无论任何财富阶层都可运用。在这里我列举了高额寿险保单作为传承工具的10个优势,如下:

    1 可掌控的“遗产”:可自由决定受益人、受益顺位、受益份额,且无需受益人知晓。

    2 指定传承:明确受益人,避免财产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有可能带来的纷争。

    3 受益人变更:手续简单,快捷方便。

    4 放大的资产:保额一般高于保费(如果是期缴,则不集中占用资金)。

    5 投保手续相对简便,无设立费用。

    6 实时现金,如遗产的继承人或估值有争议,遗产将被暂时冻结,保险在有明确受益人的情况下可直接理赔。

    7 获得理赔手续相对遗产继承而言简便快捷,人寿保险的赔款无需遗产验证。

    8 预留税金,或有可能节税(针对遗产税,赠与税,所得税。当前我国遗产税、赠与税均未开征,尚存在不确定性)

    9 或保险死亡赔偿金不用于抵债,但需视情况而定(亦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筹划安排)

    10 保单可质押,保单收益可支配。

    家族信托:

    首先,我想说,家族信托并非源于对投资的需求和对财富的增值。同时,所谓的“避债避税”亦不是主要功能。家族信托是以传承与管理为主要目的,用于实现财富传承和财产保护,同时完成委托人所期望的对人、事、产的安排。

    家族信托在海外作为长期使用的手段,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满足财富规划高端人士的各种需求。在国内,《信托法》已经执行十多年的历史,但家族信托是近几年才热起来,行业专家认为,制约国内家族信托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内遗产税没有推出,二是国内《信托法》不是很明确,财产转到信托之后,到底拥有权有没有变更,谁是这些财产的拥有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基础。由于国内不太明确,影响到信托实现它的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财产保护。操作上,信托设立的时候都会有信托财产的登记,实际上就相当于公示作用。但中国信托财产登记比较欠缺,尤其是一些非金融资产,像不动产、股权等等。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而是在于家族信托一般都会签定30年、50年甚至更长的长期契约,而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上没有50年的历史和管理经验,管理人才也是匮乏,对于事务型管理的复杂性和实操性都缺乏经验。委托人所期待的管理受托人未来是否可以应对。当然,近些年很多业内人士为推动信托的发展做出了不断的努力,也使目前市场上的家族信托有了一些落地的进展。

    就未来而言,国内信托刚性兑付打破后,当信托公司不能再躺着挣钱的时候,才会开始注重服务与创新。就信托公司而言,我觉得最能扩宽业务或容易成为主流业务的就是家庭信托而非家族信托!还是原来的信托客户,但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一群体的满意度,推出标准化的,集资管与定向事务服务于一体的家庭信托。家庭信托面对的是富裕人士,而且具备原有的业务基础,不像家族客户那样成交起来周期长,个性化要求多,服务耗费精力。

    同时 ,家庭/家族信托对于照顾未成年子女、或照顾存在疾病、智障、丧失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受益人亦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税务专家杨后鲁先生列举过海外家族信托的十个基本常识,是非常值得国内家族信托去思考的:

    a、税务居民身份决定了个人财富架构的安全。

    b、家族信托只是个人财富架构的法律形式之一。

    c、信托的成立应遵守三确定原则:意图的确定、资产的确定、对象的确定。

    d、要明白放入信托的资产已经不是你的资产了。

    e、从法律角度并不存在“我的家族信托”的概念。

    f、无理由地剥夺受托人的决策权力、随便替换受托人等都是信托中的不利因素,容易导致法官认为信托可能只是一个虚假信托。

    g、要资产保护,就不能保有对信托的控制。

    h、资产保护是一个过程,没有永远的保险箱。

    i、财富传承以资产保护为前提。

    j、家族财富传承需要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

    财富传承需要的是手段的综合运用所搭建的体系。事实上,财富传承是越来越被重视的课题,因为如果成功创造财富的最终归宿是失败的安排,那将是巨大的遗憾。例如画家许麟庐过世,八个孩子,20亿资产,2万多件收藏72件画作的争夺。高知家庭,原本和睦的兄弟姐妹,春节一起吃团圆饭,利益纷争和相互谩骂,都指责对方贪婪,亲情被巨大的利益完全击碎。遗产?遗祸?

    无数事实证明,留下一笔高额,无明确指定,无有效安排的遗产,是整治子女和打破他们幸福的最佳选择。

    3.jpg

    【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传承需要有效的安排与机制】

    大家一定都看过二月河的《康熙王朝》这本书或拍成的电视剧。我觉得实在是一部极好的财富传承指南。当中详细的讲述了家族主要管理人出现变故后(出家),家族办公室(皇族)在处理危机以及培养新一代继承人过程当中的有效运作。

    这其中信托制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顺治(委托人)透过遗诏(遗嘱)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托人)四位辅政大臣照顾辅佐幼年康熙(受益人),直至康熙亲政。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四位“受托人”的尽心尽力,康熙还真是难以顺利接班儿。但是这种委托的机制并非万能,人性的私欲和贪婪是最难以控制与安排的,四位“受托人”虽尽职尽责,但也互相争权夺利,尤其鳌拜更企图倾吞整个家族财产。于是,作为 “监察人”的孝庄,掌控大局、平衡制约、拨乱反正、协助“受益人”一举除去这一不合格的“受托人”,其作用实在不可或缺。

    最终,依靠整个家族办公室及家族宪法(后宫与朝廷,加以皇族祖制)的有效机制,使得康熙完成了从一个职场菜鸟,到家族实际控制人;从职场实习,到接手管理权;从而最终接手实际控制权的华丽转身。

    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家族办公室这一机制对新一代继承人的悉心、系统、细致的定向培养。使其逐步了解、学习、实践、反思、掌握了管理好一个庞大家族的全部技能.这使得不断成长与成熟起来的康熙无论是在处理家族企业分支机构的变故(三藩之乱)、还是面对国际资本大鳄的狙击(俄寇)、或是打击商场上的劲敌(葛尔丹)、亦或是掌控企业大型收购项目(收复台湾)、还是在企业选拔及擅用人材方面(索额图、明珠、周培公、李光地……)、还有制衡与管理内部高管及部门之间的争斗与矛盾中(党争)……都表现的张弛有度、控制有序、临危不乱、手段高明、气度不凡。实在不愧为一代成功的家族掌门人(一代明君)。当然,在选择继承人(雍正)方面虽大费周折,劳心伤神,但从最终结果来看,亦不可不说是成功的。顺治遗愿 + 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 孝庄 + 祖宗家法 = 家族办公室+ 精挑细选 + 刻意培养 + 天纵英才的玄烨 = 成功的传承

    其实,皇族帝制可以被看作一种非常成熟的家族办公室形态,这其中很多方面实在值得家族企业的企业家们学习借鉴。

    老洛克菲勒认为,不自律的人不会管理财富,而不会管理财富的人将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混乱糟糕。

    事实上,传承血脉、事业、资产,是一个整体,允许的条件下当然不希望割裂来看。但这其中亦有主次、有轻重、更相互有关联有影响。财富传承是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是一个点,传承是一个面。传承更广阔、更深远、更具影响力。传承更需要通达的内心与过人的智慧。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财经新闻 - 独家看点 - 股市动态 - 企业讯息 - 综合资讯 - 新股推荐 - 机构观点 - 现货理财

    CopyRight(C)2011 zggs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28138号-1

    网络实名:中国股市在线 永久域名:www.zggszx.com 川公网安备 51172502000103号

    中国股市在线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资料均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