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对火爆发展的P2P网贷展开了“猛烈攻势”。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超过60家上市公司以不同方式参与到P2P网贷平台的发展之中,涵盖的行业五花八门,这无疑是一针“兴奋剂”,让所业内人士和平台负责人更加坚定了投身P2P的决心。但在一项投资人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及“上市公司和P2P平台合作,你怎么看?”时,绝大多数的投资人都认为上市公司在为P2P平台信用背书,甚至在为平台担保。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投资人作为P2P网贷的参与者,虽然不仅仅是在看热闹,但他们对于行业的认知明显还处于“外行”阶段。从资深的业内人士的视角去看,投资人的认识尚不全面,要让投资人明白里面的“门道”,还需从头分析。
首先我们认为,平台获得战略融资绝对是一件好事。能够获得投资商青睐的平台,一般本身的资质就不错,在风控、营销、模式或者形象方面有过人之处,经营能力较强。而战略投资的一方多为知名的大企业,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增信的益处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另外一方面,投资商在确定投资之前,会对平台进行详细全面的考察,这等于帮助投资人做了严格的筛选。往更深层次一点来看,有的平台不仅在融资,同时还进行金融理念和风险定价体系之间的交流。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知名平台钱多多和丰实资本的一次“联姻”。甚至有人说此种合作模式将开创网贷新格局。当然,为了响应战略合作,钱多多平台的年化收益高于15%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奇怪的是,很多投资人是在很“感性”的看待两者之间的合作。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名企投资平台就是为平台的发展保驾护航,他们的心中被烙上了“担保”的影子。这也是很多平台获得融资之后,投资人数量大批增加的原因。而事实上,他们之间只存在战略上的合作,(当然也有些平台是被战略收购),并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为平台担保。
P2P网贷作为一个创新行业,很多表面的现象容易对投资人产生错误的引导。笔者在此也提醒广大的投资人,上市公司的参与可以作为投资人鉴别平台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投资人还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