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注册接近1.4亿的股票账户,算是一人多户,大概1亿股民,这么多人一起博弈,也使这个市场充满机遇和风险。
这其中大多数股民都是中小资产工薪阶层,每天需要面对繁杂工作,同时又在担心着自己账户的股票,两边都是钱,两只手都想抓住。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股市的开盘时间往往同时是工作效率和强度要求最高的时候,公司又不允许上班时间炒股。
毕竟工作收入是维持生活的根源,所以大多数的投资者在工作时间还是会以工作为主,利用些抽烟、喝茶的一小会手机登陆下账户快速操作下。
而买卖的逻辑就是前一天下班回家后电视网站浏览的信息以及上下班途中坐地铁公交的时间进行行情分析。
所以你关注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
等。
这些信息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行情进行解读并不具备当下可操作的时效性。
尤其是十 九大会议前的政策空窗期,每天都有新的热点出没,前天还是环保,昨天就是物流、房屋租赁,前一天领涨,第二天领跌,追热点就是被套。
(10.17 热点报道)
(10.18 热点报道)
所以有很多的朋友会说,“我做不好股票是因为我没时间盯盘,但我又不能放弃现在工作”。
其实不然
很多交易员,在交易的时间,也并不忙碌,往往最忙的时候都是交易结束,也就是说,交易员获取信息的时间和你有高度的重叠。
他们的信息到底获取,会直接从源头上来,然后再来根据你平时看到的舆情,调整一下交易策略而已。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信息的传播路径。
市场最有效,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政策面。 中国是一个政策面,经济是为社会服务的,单纯只看经济学就站的不够高了。
四大报:是政府信息的发布地,这个我们前文详细介绍过四大报的区别。国家要发展5G,市场才有可能跟进成热点。
第二阶段,专业机构的调研结果和企业公告
券商会有调研团队,在市场做充分的调研,得到市场最准确,最前沿的信息。这里通常会出来,股民最喜欢的所谓的内幕消息。看券商调研报告,也有诀窍。哪家券商,哪个研究员,和政策的结合度啊,等等,都是看研报的关键。这个前文我们又讲过。
第三个阶段,市场舆论
这个大家接触最多,东财,雪球,和讯这些专家解读,发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时候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个人投资者受伤最多的地方。也是关注最多的地方,骗子横生的地方。近几年平台也在打假,但是平台属性决定,你打不完。
好的交易员会从这3个方面,掌控信息。要明白市场最大的庄家是共同的预期和一致的行为。
今年证监会除了对机构不断的整顿以外,还把对舆情的监测上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说明市场越来越开放,信息传播的博弈已经比过去要复杂的多。所以我们再次梳理信息传播的核心逻辑。
关于股票市场信息传播的猛料故事,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咨询,我们私下交流。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们平时怎么去看信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