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12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联合全球顶级网贷行业会议主办方——美国朗迪(LendIt)召开了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会议主题为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与监管。此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业界、学界专家百余位,参会嘉宾近五百位。本次峰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搜狐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参与报道。
易BANK董事长 任军霞 在讨论中发言
本次峰会创新的设立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嘉宾以互联网金融为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姚乃胜:主要请教钟老师和各位P2P公司的嘉宾,如何较快的获取资产,并且获得较好的资产?这是P2P很重要的环节,中午也向Ron Suber请教过了,下午向各位请教一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钟伟:我不算穷人,也没有资产能力。所以,我觉得你问Ron Suber,他会回答更好。
易BANK董事长任俊霞:很多平台是缺资产的,没有资产端。也有一些平台更可怕,没有资产端也没有负债端。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P2P也好,作为网贷公司也好, 非常负责任的和您说,像我们资产端的获取,尽管还是让我比较骄傲的,资产端的储备很丰沛,但这个获取不是我做了互联网金融之后才获取的,而是我们团队在金融业从业过程中面对的现实的困境,目前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现实的困境。我相信陆金所也不直接拥有资产,而是凭借平安集团板块下集团提供的资产。(我可能专注实体经济和企业,整个供应链上的债券、债务关系、基础资产。对我来说,一方面靠我持续的、生生不息的跟随客户获取资产,另一方面,我平台的功能足够强大,也就是说打造供应链金融环境,发出他们的供应链金融需求,我想这可能是我最终的战略愿景的实现。我的问题回答可能解决不了你的困难,只能说我现在和将来怎么考虑和解决。
上海浦发银行战略部总经理李麟:这次大会和去年大会相比,我觉得又是一个进步。去年大会,好像还是线上线下PK,今年杨行长发言之后,我觉得是融合为主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两个问题是影响业态的两个外生变量,一个是监管环境,今天上午讲的,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什么样的格局。另外一个,有什么样的技术,就会改变什么样的规则。这两个东西,是商业机构决定不了的。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是模式的创新,这是我们在座各位机构可以八仙过海显成效的地方。我们第一个问题,互联网精神是自由、平等、协作、共享,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是做这个行当的,可能我们都要放到一个报告里面。我说一个建议,比如P2P,其实商业银行做P2P的量非常大,我不是说新成立的微众和其它一些新成立的银行还要做,将来统计的口径上,银行系的P2P业务,进不进统计报告?我们既不能有歧视,也不能造成人为的分割。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统计口径上按业务,而不是按出生进行业务统计?我看了几份报告都有这样的问题,这算不算问题?第二,从这个范围上来讲,谈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要谈技术端,一方面要谈属性端。金融的属性,就是资产、资金、资本,这“三资”靠技术的链条来打通。这个技术的链条,将来不管线上还是线下的,是一个主要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数字化。如何将资金流的信息,和物流、信息流匹配起来?可能是线上、线下共同面临的问题。谈到这个问题,也不排斥,线下说结构性数据都是我的,线上也不可以说非结构性的数据、碎片性的、交易性的信息和碎片化信息都是我的,其实每一个都有导入端口。每一个业务模式不同,吸收信息肯定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化信息,一个是非结构化信息。大数据的应用在于沉淀,结构化的数据在于积累。长周期的数据和碎片化的数据积累,也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主题。综合所有,可能有两个,看看这次是否会引起业界关注。第一个英雄不问出处,做P2P,就是按P2P的业务来进行统计或者来摆布。第二,主线还是要看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数字化是主线。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总裁周晔:刚才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也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在P2P这里,整个资产和投资人的比例,现在是严重失调。以我们来讲,我们托管了700多家P2P公司账户系统,在上面开户的人数,投资人账户超过了500万户。真正在上面投资过、有一次记录的,大概是在34%。我们可以看到,整个P2P是严重缺资产的,我们看下来,很多平台,大概一个月可以推上去一个标的就不错了。反过来,出路在哪里?刚才杨行长讲的出路,确确实实应该是非常好的出路。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部分的托管,中国注册的私募基金,应该超过1万多家了,这个速度,相信未来的3到4年,会有4到5万家。我们还看到大量资产管理方面的公司,业务也在迅速的扩大。回过头来,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行性?把那些私募资产管理,你去报备过的也好,拿过牌照的也好,作为资产的获取,靠P2P获取这些资产。它也许生下来不具备这样的基因,或者人才结构并不是这么构造出来的。如果我们把传统的金融,把很多银行的初表或者是私募基金、资产管理,把P2P资产方有效融合起来,P2P最强的还是能够吸引非常多的人在这里开户,可以吸引很多P2P的投资人。如果我们在资产端能够让P2P公司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私募、资产管理公司有效结合起来,整个互联网金融,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就可以建立起来。
我谈一些个人体会,谢谢。
信而富王征宇: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从我们信而富公司的角度来说我想提几个问题。刚才大家用的语言都是资产端、负债端。今天的会上也有不少银行界的领导在这里,我两个月前在美国参加会议,那里基本都是P2P在美国的从业人员,包括其它国家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多投资机构,银行几乎没有人出席。刚才大家讨论过程中用的语言,比如资产端、负债端,这些语言在美国的会上没有人用,在我们公司用的语言叫借款人、出借人。对我们来说,不在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借款人不是我们的资产,出借人也不是我们的负债,我们作为一个平台服务机构。这里面说明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理念,和P2P的业务本质可能还有一些不一样。
另外一个要讨论的词是“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在美国没有。因为互联网是技术,金融不需要解释了。金融有很多年的历史,金融比很多技术出现得都早。电话、电报技术出现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要叫电话、电报金融,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技术,也不会叫什么什么金融。一种技术手段和金融绑在一起,是不是金融使用了这样的技术手段就叫互联网金融?或者使用这样的手段从事金融服务业务就叫互联网金融了?里面的本质属性和前面的话题有关,是不是在你的资产负债表?你是什么定位?你可以说直接融资、金融脱媒,这是世界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中国互联网金融,所谓P2P面临的本质困难是什么。刚才一排各位领导提的问题都是找借款人难,找出借人容易。大家都说今天中国有数以千计,你相信哪个统计数据?有1000家,也有2000家。这么多P2P机构,把他们服务的借款人加在一起,我们自己的判断,这个数量以百万计。中国13、14亿人口,这么一个国家当中,央行征信局的数字,全国8亿人在央行的数据库里面。3亿从银行借到钱了,5亿人没有借到钱。很多人在杨行长的数据里面。这么多的人要借款,为什么借款人那么难找?为什么几千家P2P从业机构加在一起,借款人数只达到百万级?刚才汇付说到,一个月有没有一单都是问题。也就是说,整个行业面临最基本的问题是没有解决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好质量获取客户的手段。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所谓的P2P还没有破题。今天任何一家成型互联网公司,没有百万、千万级客户,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干互联网的。唯独互联网金融,几千家,大家开会很热闹,多少客户?全中国的P2P借款人加在一起百万级。如果这个数字放到比较小的国家还能说得过去,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还没有破题,讲P2P还没有找到成熟的业务模式。今天中国有没有一家P2P机构站起来一说,大家都说这个模式OK?没有。统计报告,任何一种模式出来大家都说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无法挣钱等等,各家机构找到一个所谓的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质量可以的获取客户手段,这个问题是我们行业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