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字体:】
本报记者 祝 闯
地处重庆市东南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今年3月,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秀山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秀山县建立健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着力从机制上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怎样发现”“谁来帮扶”“如何帮扶”等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为牵头责任单位的秀山县民政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与深化社会救助改革相结合,通过组建“三对一”帮扶团队、购买社工服务、开发公益性看护岗位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举措,逐步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关爱帮扶体系。截至目前,秀山县已为3600余名特殊困难群众建立帮扶台账,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三级识别,让发现更及时、救助更精准
“老伴儿走得早,姑娘出嫁了,家里就我一个人生活。”3月16日,“三对一”帮扶团队敲开龙凤坝镇小兰村村民付某的家门,她一边择菜一边说着家里的情况。患有多种疾病的她,收入不稳定,女儿出嫁后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整日为看病买药发愁。
帮扶人员把付某家的情况上报后,镇、村两级立即组织人员商议帮扶办法,决定由村里帮助付某申请低保和医疗救助。当月,她的低保就申办成功,看病费用也得到了相应救助。
“付某的困难能够及时被发现、快速被救助,得益于秀山县建立的网格走访排查发现+帮扶站点‘站岗放哨’+行业部门数据预警的特殊困难群体三级识别网络。”秀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兵兵告诉记者,《方案》印发后,为了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识别研判、落实帮扶的效率,县民政局等部门聚焦老、幼、残、困、病、弱等六类困难群众,以村组为单位,建立由乡镇干部、村干部、组长(或爱心人士)组成的“三对一”帮扶团队,结合网格化管理,对困难家庭进行摸排。同时,在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服务站,形成“村居吹哨、乡镇响应、部门报到、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此外,还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每月定期排查、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全县特殊困难群众。目前,全县共排查出特殊困难群众3622人。
多方发力,让关爱帮扶手牵手、心连心
家住钟灵镇云隘村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甘爷爷,今年70岁,被医疗机构鉴定为聋哑一级残疾,是村干部田儒华的关爱帮扶对象。
“打扫卫生、采买生活用品、送医购药……”说起和甘爷爷的结对帮扶,田儒华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经常陪老人聊天,鼓励他多参加村集体活动;协调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老人“送温暖、解心结”。总而言之,就是帮点小忙,干点小事。
人到暮年,关心陪伴更显珍贵。对于习惯了独居的甘爷爷,田儒华的照顾让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一抹色彩,老人的脸上常挂着笑容。
“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是特殊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主体责任人。”秀山县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王家艳告诉记者,根据特殊困难群众身心健康、家庭收入、就业意愿、教育需求等情况,“三对一”帮扶团队按照“一人一策”开展常态化帮扶,与帮扶对象手牵手、心连心。隘口镇的副镇长刘鑫加入关爱帮扶队伍后,已为143名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救助申请、创业指导等服务280余次。
同时,秀山县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7家社工机构签订协议,组建了318人的专业团队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监测、生活技能指导等服务。整合投入资金就近开发公益性看护岗位800余个,承担日常照料、物资代买、卫生打扫、抚慰陪伴等工作。
此外,秀山县还广泛引导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志愿服务队伍等在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围绕生活帮扶、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心理关怀等主题,持续开展“童心向党”“青年讲师团”“四点半课堂”等活动。
解困扶志,让生活有保障、更有盼头
“双手扣紧,双臂向上抬……对……好……”6月22日,秀山县保健院的医生来到海洋乡一支村的田爷爷家里,为他身患脑溢血的儿子做康复训练。此次服务是由海洋乡驻村工作队和仁人社工服务中心促成的。
据海洋乡驻村工作队队员夏斌介绍,田爷爷今年84岁,老伴儿去世后,一直和两个未婚的儿子共同生活,家中3人均享受低保。小儿子去年突发脑溢血,被医疗机构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三对一”帮扶团队了解情况后,通过社工机构联系到了能够上门服务的医疗机构,定期上门指导康复训练。
“考虑到3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为他家安装了烟雾报警器。”海洋乡副乡长邹波告诉记者,类似田爷爷这样的重度失能或独居无人照料的特殊困难群众全县有265名,在征得同意后,在他们家中都安装了摄像监控、烟雾报警器等智慧监测设备,并纳入村居平安建设平台系统,实现全时段“云”看护。
除了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服务救助外,秀山县还在指导就业、促进增收上下了不少功夫。
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姚某,今年38岁,家住中和街道凤凰社区。“三对一”帮扶团队了解到她的特殊需求后,及时反馈给了社工机构,社工石美为姚某提供了就业指导,并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帮她找了一份适合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离家近、时间灵活,还能兼顾家庭,姚某非常满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隘口镇坝芒村的吴某,被医疗机构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但他却有很强的劳动意愿和一定的劳动能力。“三对一”帮扶团队得知他的诉求后,多次与镇政府沟通协调。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吴某干起了特种畜牧养殖,增收在望。
“在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的过程中,我们既注重保障基本生活,提供‘物质+服务’救助;又注重扶志,引导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服务对象自力更生,多渠道帮助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陈兵兵告诉记者,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因人因时因事精准救助。今后,秀山县民政局将持续做好这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走实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