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等12个部门在全国共同发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至今为期半年多。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主要针对老年人的涉诈APP、非法养老服务机构、商品房虚假宣传、涉老旅游项目和艺术品经营、无资质医疗机构擅自诊疗、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资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走进银行、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一眼就能看到防诈骗的宣传标语或宣传单,银行柜面也能听到经办员有关防诈骗的提示语,金融机构早已拉起一张立体的防诈骗防护网。但是,当我们反思时就会发现,这些年来,老年人被骗、养命钱被诈时有发生,且诈骗花样经常翻新,让老年人防不胜防。其实,老年人容易被骗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老年人手中多少都有一笔养命钱,却找不到好的金融产品可以购买,于是,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这一块“肥肉”;二是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突破口,几声“爸妈”、几句问候就让老年人破防;三是老年人爱贪小财,喜欢占点小便宜,比如,不法分子经常会以专家讲座的幌子,给老人洗脑,只要参加活动,就送一壶油,发十几个鸡蛋,或者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或是组织一场廉价旅游,于是老年人就相信了“天上掉馅饼”的故事。
针对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和老年人的特质,为切实有效保护好老年人的养命钱,金融机构需进一步筑牢防火墙。
(一)金融机构要研发针对性强的产品,满足老年人养老资产保值增值与流动性需求。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理财需求不同于年轻人,安全保值与流动性需求缺一不可。很显然,目前金融机构正在试点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是专门针对在职员工设计的,退休人员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这类产品有额度限制,且封闭期较长,无法满足老年人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期限灵活、保本、收益稳定的金融产品。因此,金融机构开发让老年人满意的产品,需要有足够的针对性,争取让老年人主动将养老钱交由金融机构来“打理”,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沉淀”老年人的养老资产,又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养命钱被诈骗。
(二)金融机构要从系统上设置老年人转账汇款保护期,并自动触发提示短信。
为60岁及以上客户(以下统称“老年客户”)银行账户添加子女手机号(以下统称“亲情号”),当老年客户办理银行转账汇款时,对其账户设置48小时保护期,即老年客户不论是在银行柜台办理转账汇款,还是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办理转账汇款,银行均从其办理业务时开始算起,过48小时后才从其账户扣款。同时,银行系统自动向其亲情号发送老年客户办理转账汇款的短信,请老年客户的子女协助防范有问题的转账汇款业务,48小时内老年客户可随时取消转账汇款业务。当然,遇老年客户确有转账汇款即时到账的需求时,可要求老年客户通知其子女向银行说明情况。这种银行系统控制和老年客户子女配合的方式,可提高老年客户转账汇款业务的安全性,即使老年客户上当了,有了双重保护,被骗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老年人理财的投教与投顾引导,提高老年人防骗的能力。
针对养老诈骗的各种花样和手法,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活生生的诈骗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开展投资者教育,可以通过线上有奖答题和线下有奖讲座,吸引老年顾客参与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风险意识和防骗能力。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通过提供投资顾问业务服务吸引老年顾客来购买金融机构开发的相关产品,提高老年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
总而言之,金融机构要想让老年人主动将“钱袋子”交给自己管理,就必须主动出击,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养老诈骗的制度化、常态化投教和投顾工作;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加大老年金融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的力度,真正满足老年人理财和养老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