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聚美优品发布公告宣布,私有化正式完成。这意味着,聚美优品将从美股退市,变成私人公司。
回顾聚美优品整个私有化过程,也算得上比较顺利。1月12日,聚美优品买方团提起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20美元的价格收购未持有的股份。2月26日,买方团与聚美优品达成最终私有化协议。再到如今,私有化完成。
为什么聚美的私有化进程如此顺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资本市场动荡情况下,聚美优品依然坚持原有价格进行收购,使投资人重新审视了聚美优品私有化价格的合理性。
从结果看,绝大部分流通股的持股人都主动选择要约收购。公开数据显示,4月9日,美优品私有化买方团已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了超过4034万股A类普通股,约占流通中聚美优品已发行A类普通股总量的63.7%。
站在当下时点,美股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中概股再次走到风口浪尖,当我们重新审视聚美优品的私有化,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01聚美优品缘何私有化?
聚美优品的私有化,看似突然,实则必然。
某种意义上,大部分中概股像极了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他们大部分无法向美国宣讲自己,只能在误解的漩涡里挣扎失语。
从目前看,中概股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概股与美股投资者沟通不足。
据读懂君了解,除了阿里巴巴这种体量比较大的公司,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小中概股,都很少在在美国的媒体界和资本圈发声,宣传都集中在国内。甚至部分中概股开季报会的时候,邀请的分析师都是一些华裔的,以及美国本地的一些小券商分析师。
此外,由于中概股公司的经营活动大多在国内,海外市场的投资者对中概股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模式理解不足,也对中概股估值构成天然的屏障。
过去,华尔街了解中概股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找“对标公司”。但问题在于,由于中美市场环境的差异,中国出现了一批新模式的公司,很难在美股找到对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估值。
比如,过去几年的聚美优品就是个典型案例。
随着流量红利的结束,曾经是聚美优品最主要业务的垂直电商模式逐渐被证伪。正因为如此,聚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业务转型。比如,跨界布局母婴内容社区宝宝树,试水时尚影视剧,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等等。
可惜这一系列举措并未在资本市场起到太大正面拉升作用,也没有改变聚美优品在美股投资人中的固有形象。聚美优品市值长期处于2.5亿美金以下。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可没有什么成熟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可以让华尔街对标。某种程度上说,即使聚美付出了很高的沟通成本,似乎也很难让华尔街认可其共享充电宝业务的价值。
略带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股投资人不认可共享充电宝业务前景的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和资本正在涌进这一领域,威胁着街电的市场地位。2019年8月,美团传出“将在全国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消息,宣布将正式、大规模进军共享充电宝领域;同年12月,共享充电宝品牌怪兽充电宣布获得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5亿元C轮融资,并表示资金将大部分用于场景拓展。
这种腹背受敌的境遇,是一个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业绩优势和前景利好无法传导到资本市场,同时,又不得不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围城之困,无法获得更大的业务决策空间和流动资金。这样的情况下,私有化对聚美优品来说并不是坏事,是形势所迫的必然之选。
02相对厚道的价格成催化剂
时隔四年,聚美优品私有化再被提起,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历时数月,聚美优品就顺利完成了私有化,那么问题来了,何以顺利实现了呢?我们可从投资人的需求、中概股平均估值中枢下移带来对聚美的私有化价格重新审视两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此次私有化收购价相对公允,且较当时股价有一定的溢价空间。
其次,新冠疫情给聚美私有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了美股市场的剧烈波动。在短短一个月内,道琼斯指数从接近30000点下跌到18213点左右,跌幅超过30%。在动荡的情况下,投资人往往更加看重现金以及资产流动性。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投资人都接受了聚美的私有化要约。
从另一方面来说,美股市场的大幅调整,也让中概股的估值大幅缩水。即使到目前为止,中概股公司的平均市值仍然较疫情爆发前的2月初缩水了3.9%。其中,规模较小的中概股估值回调的幅度更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亿市值以下的中概股公司平均市值缩水了17.2%。
估值的普遍下移,也使投资人重新审视了聚美优品的私有化价格。准确的来讲,受到疫情影响,股价普通下跌的情况下,聚美的溢价率也有所提升。
此时,聚美优品不仅没有采取投机降价操作,还依然坚持原有价格继续推进收购,成为了此次私有化的“催化剂“,也赢得了多数股东的认可。
有业内人士预测,聚美优品私有化或将再度流产,即便勉强维持,也极大可能会下调收购价格。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下,聚美顺势撤销或中止私有化再正常不过,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中概股下调私有化价格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在迈瑞、易居中国和当当网上都曾在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然而,若私有化再生变数,聚美优品的股价大概率将继续下跌。买方团待股价跌至冰点再重启私有化,将大幅缩减收购成本。
因此,诸多业内人士预测聚美优品私有化或将再度流产,即便勉强维持,也极大可能会下调收购价格。然而,买方集团笃定地推进私有化流程并坚持20美元的回购价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显得难能可贵。
03退市或只是一次转身
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私有化退市这条路。
在聚美优品退市的同一天,搜狐宣布将完成对其旗下游戏业务公司“畅游”的私有化;随后,58同城宣布收到了鸥翎投资发出的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据Bloomberg数据,2010年至今共49家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过有化要约。
大量赴美上市中概股在上市几年内“水土不服”而选择退市回归。而从“过来人”的角度来看,私有化后的中概股往往会有一个不错的表现。退市,跟上市一样都是资本运作的方式,把它定义为“黯然离场”,不如理性的看成一次“勇敢转身”。
我们参考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后,重新回到资本市场的公司,2015年-2018年间它们的平均营收CAGR为75.3%,平均净利润CAGR为60.3%。
抛开经营层面的因素,远离资本市场上的束缚,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业务层面,也是它们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最典型的是药明康德。过去几年,药明康德一直尝试拓展自有业务版图,意图在打造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平台的同时,还专注于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合作,将公司规模扩大。
但是,美国资本市场希望其继续做好医疗外包服务而非大型扩张,反馈在当时股价上表现为持续下跌。为此,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应对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药明康德选择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从结果看,私有化丝毫没有影响药明康德的增长。2015-2019年,药明康德的收入从48.83亿增长到128.72亿,增长163%;净利润从6.84亿增长到19.11亿,增长179%。
反观聚美优品此次私有化,同样可以让公司摆脱资本市场的束缚、不受短期股价涨跌的影响,从而更关注长期决策,实现将重心转向业务层面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讲,聚美私有化的完成,对公司、对投资人都不算上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