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股热炒,美国运动摄像机制造商GoPro挂牌短短四天翻一番,固成一时佳话;内地新股市场一二手轮流炒作,同样不亦乐乎。
道指周二跌逾百点,港股周三低开后持续寻底,恒指收市剧挫365点。大市气氛欠佳,对新股难免造成打击,但是日挂牌的两只新股俱有不俗表现,社交视频平台天鸽互动(1980.HK)和绿叶制药(2186.HK)与暗盘相比虽略有不如,但首天收市较招股价分别高出8.3%和13.2%,对捧场客已有交代。
香港新股市场冷热参半,像年初夜店股Magnum(2080.HK)一样的认购狂潮虽不复见,但本地姜鸿福堂(1446.HK)和具电贸概念的新股通芯城(0400.HK),当中仍在招股的,认购反应理想;已挂牌的,股价升势未尽,暴升也许谈不上,赚点小钱倒亦不难。
然而,跟内地相比,香港IPO可谓全无看头。《21世纪经济报道》于一篇论述新股的文章中指出,内地新一轮上市的九只新股,把“赚钱效应”演绎得淋漓尽致,挂牌以来涨幅以倍计者比比皆是。由于新股狂态超乎想像,一早打定主意“开市即卖”的获配股机构,离场后方发现远远低估新股涨幅。之所以有那么多钱留守,皆因二手市场承接力充沛,一手买家饱食离场,二手资金马上接棒,击鼓传花此起彼落,形成“打新有打新赚,炒新有炒新抢”的空前盛况。
美国新股市场同样火辣辣,过去数周来自不同行业的新股密集上市,GoPro固然广受注目,认购反应和挂牌后升幅不遑多让的新股,为数着实不少。犹记得,科网狂潮期间,投资银行为求多接上市生意,旗下分析员违心把垃圾不如的公司捧至天高,令华尔街投行蒙上难以磨灭的污点。
为防赤裸裸的利益冲突历史重演,监管机构于保荐人上市安排与证券分析部门之间架设“防火墙”。新股上市后,受雇于保荐行的分析员必须相隔一段时间才可发表研究报告。按照惯例,营业额不足10亿美元的IPO,相隔时间须达25天(假日亦计算在内);规模较大的企业,相隔时间更长,分析员于新股上市40天内不得“说三道四”。这个等候期,华尔街称之为“静默期”(quiet period)。
香港新股市场亦有类似机制,虽非明文规定,但IPO挂牌日起计30天,行内人称作“维稳期”,保荐人送佛送到西,若有需要,于这段时间内可以出手托价。
然而,维稳归维稳,受雇于保荐行的证券分析员,在新股定价日起计40天内,不得发出投资评级和目标价(非保荐行分析员不受此限)。这个安排跟美国IPO“静默期”如出一辙,都是为了防止投行内部“通力合作”,为客户和自身利益误导投资大众。
用心良苦?多此一举?见仁见智。值得深究的反而是,像内地近期的IPO以至美国GoPro那样,新股挂牌数天翻倍,“静默期”过后,分析员能定出什么目标价?老毕说相关安排为IPO炒家提供了一个获利契机,针对的乃“潜水”公司。
企业筹备上市,跟管理层接触最频密的是投行人,吹水促销也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不难想像,投行人对新股的熟悉程度,远在“临时抱佛脚”的证券分析员之上。
“静默期”一过,新股的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极可能只是保荐行内部指标的“循环再用”,分析员照猫画虎,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就此出炉。上市后涨幅以倍计的新股,旧料重用的结果,往往是目标价远低于市价,对一心借投行唱好短炒者毫无助益。“潜水”或挂牌后不上不下的新股,反而大有可能借分析员“重申”招股期间的内部目标价,透过股价作出反应,分享所谓的“静默期反弹”(post-quiet period bounce)。此招在美国似十分管用,香港能否照搬,老毕没有概念。然而,旁门左道,何须认真?